本帖最后由 莫忘初心 于 2024-1-6 14:05 编辑
推开的最明显表现——两端延伸。
很多人入了耳放,尤其本身档次不太高的那种,开局一个口水人声,然后对比了直推音量调大。发现差别不大……结果开始怀疑耳放的作用。
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越两端的声音对驱动力要求过高。
低频需要充足的震动带动足够的气流才能产生能量感,低频才能“实”起来。而高音需要超高频率的震动也很需要能量。所以不妨试一下高低频信息量比较丰富的曲目。很多人上了耳放发现原来这里有细微的风铃声,小镲声,沙锤声,气声……以前都没注意到。还有感觉声音通透了很多……声场更敞亮了……其实就是耳放的更充分驱动下高频质感延伸提升的表现。
另一个就是低频,低频结实有力了,下潜深了,层次清晰了。比如摇滚,驱动不到位低频一定是软糊混成一片的。驱动到位你会发现贝斯低频低音吉他的低频细节结实有纹理感。甚至鼓诗这种里面很小的鼓声你都能听清鼓的微弱细节层次。
高音延伸貌似较高的输出功率就可以不错。比如。比如享声高音细节还可以,何庆华m19高音细节不比更高端的m8差。只是高音的沉稳度差点,有点发毛。
低音和供电关系更大,在于r牛电容晶体管是否能给耳放电路充沛的供电。因为m8单端低音力度下潜都明显比m19强。而推力却只有m19的四分之一……但这样推不会有m19平衡透亮声场大了。
至于声场大,动态强很多都是两端延伸能量增强的附带作用。因为动态声场也和耳放自身的调音有关。透明度速度感也和耳放自身的风格有关。但只要耳放电路素质过关,这些相对于直推仍然只会明显增强。
至于细腻度沉稳度安定感……那就是推没推好的另一个话题了……
20240106140314front2_0_864587_FkvWwGkfAW60L7yhtxf3f0oPBpLl.jpg (533.08 KB, 下载次数: 66)
下载附件
2024-1-6 14:03 上传
20240106132632front2_0_864587_FqEzFWCN5iE3FN_XcKgRlqHbF9dc.jpg (111.17 KB, 下载次数: 65)
下载附件
2024-1-6 14:03 上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