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自東漢從印度傳入中國後,對中國哲學思想、文化藝術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,尤其對於茶葉的生產製作、品茶雅趣的興起具有深遠影響。禪茶最早的起源,可以上溯到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參禪。傳說為了避免犯睏打瞌睡,達摩祖師撕掉了自己的眼皮,眼皮所落之處,長出一株茶樹,達摩祖師摘下綠葉放入口中咀嚼,口中茶味清苦,卻苦而回甘,睏意頓消,神清氣爽,使他悟出了佛法智慧。後代的禪僧們都學習祖師,在坐禪時用飲茶來驅趕睡魔,修煉清淨。從此,禪與茶就結下了不解之緣,禪僧種茶、飲茶日漸風行,不僅有「自古名寺出名茶」之說,飲茶甚至成為禪寺的一項制度,將禪修融入茶中,形成中華民族獨特的禪茶文化。
遇水捨己,而成茶飲,是為佈施;
葉蘊茶香,猶如戒香,是為持戒;
忍蒸炒酵,受擠壓揉,是為忍辱;
除懶去惰,醒神益思,是為精進;
和敬清寂,茶味一如,是為禪定;
行方便法,濟人無數,是為智慧。
這首由明海禪師所作的《茶之六度》禪詩,寫出了禪茶的精神境界,解讀出捨己為人、嚴於律己、忍辱負重、自強不息、敬天愛人、助人為樂的禪茶精神內涵。禪茶一味,禪茶相通,禪茶精神與人性的光輝緊密相連,它體現在人的日常生活中,學會包容和分享,將個人融入大眾,將小我融入社會,廣結善緣,在盡責中求滿足,在奉獻中求心安,在關愛中求幸福,在無我中求進取,不但有益於促進個人身心健康,鍛造個人品格修養,提升個人精神境界,更有益於人與人、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。